一幅幅设计精巧的剪纸、刺绣作品美不胜收,一件件造型独特的饰品、挂件让人眼前一亮……不久前,在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举办的山西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暨“三晋巧姐”好品展上,展出的“妇字号”精品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这次大赛是全省‘妇字号’的一个擂台赛,既让我们看到了其他地市姐妹们的优秀作品,也让我们有了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作为大赛的东道主,山西省大同市妇联主席张丽珍在赛后这样总结。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大同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为抓手,创新方式、丰富载体、拓宽渠道,架起妇女与政策、与资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努力为妇女敢创新、能创业、创成业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服务,真正做到了“‘娘家人’搭好台,‘妇字号’唱大戏”。
着力打造“妇字号”品牌
“没有妇联‘娘家人’,就没有今天的‘巧娘宫’。” “巧娘宫”创始人刘金萍每次向来访者介绍合作社发展历程的时候,总会说起“娘家人”的帮扶。位于大同广灵县的 “巧娘宫”,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巧娘宫”以杞柳、玉米皮、蒲草等原生态环保材料为原料,制作成独具地方特色、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家居、工艺产品,远销海内外。
目前“巧娘宫”依托扶贫工业园区,在全县9个乡镇的30余家扶贫车间建立了加工基地,逐步形成以“企业+基地+扶贫车间为网点、千家万户为加工车间”的产业化格局,已带动300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1.8万元左右。
杨雪飞是省级非遗“大同结艺”的传人,儿时的耳濡目染让她从小就喜欢上了这个很少有人学的技艺。杨雪飞将千年布艺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创新发展出“大同结艺”、盘扣系列、养生耳枕等纯手工作品600多个品种,并成立了云州区乡村妇女火山原创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新和飞天职业培训学校、大同服饰文化历史博物馆等,为上千名农村及社区失业妇女提供免费培训,其中百余名妇女加入了飞天创意的生产团队。
“斑斓虎”是大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技艺,创立已有14年,研发了10类500多款产品。先后在平城区、新荣区、阳高县、浑源县等地开设妇女培训课程,为300多名妇女传授布艺、刺绣、编结技能,人均月收入达到600~1500元左右。由于布老虎制作简单、上手快,当地妇联希望下一步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同最有特色的非遗手工艺伴手礼。
作为大同市各级妇联一直帮扶的项目,“巧娘宫”“飞天结艺”“斑斓虎”等品牌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了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妇字号”品牌。大同市妇联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持续支持她们做大做强。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项目推动为支撑,以贫困地区妇女就业为抓手,大同市各级妇联在大力发展炕头经济和特色手工产业的同时,夯实了妇女发展的产业基础,也创出了“广灵巧娘”“飞天结艺”等一批响当当的“妇字号”手工品牌。
“天镇保姆”是大同市妇联着力打造的一个劳务输出“妇字号”品牌。从2013年创建以来,已累计举办育婴员、养老护理等初、中级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237期,培训天镇县及周边县区妇女3万多人次,有8900多名保姆走出大山,走进北京、天津、太原等大中型城市从事家政服务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带动4000多个家庭近2万人实现稳定增收、精准脱贫,成功打造了“天镇保姆”这块“妇字号”金字招牌。
搭建“妇字号”创业孵化平台
2020年,为了更好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大同市妇联将原有的妇女儿童教育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完成的妇儿教育中心,坐落在大同古城西侧,集妇女手工展示、体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消费扶贫、电商直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
“升级改造后首批入驻中心的‘妇字号’品牌就有20个。”据大同市妇联主席张丽珍介绍,作为全市“妇字号”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大同市妇女儿童教育中心目前已经成功孵化出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妇女组织和妇女小微企业。
高一波是大同市天镇县的一名女大学生,喜欢刺绣的她把传统刺绣元素应用到服装、箱包、居家布艺等方面,将老手艺新概念完美结合,设计出很多被大众喜爱的作品。在大同市妇联的帮助下,高一波的“卡卡手创工作室”入驻大同市妇女儿童教育中心。
“妇联‘娘家人’不仅把创业项目扶上马,还送一程。”如今高一波的“卡卡手创工作室”,不仅吸纳了一批精通传统技艺的女能工巧匠,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妇女团队,在妇联的协调帮助下,工作室还带领万家乐移民新区300多名贫困妇女居家实现了灵活就业。
在大同市妇女儿童教育中心一层,有一家“木兰爱心超市”,这家超市集中展示和销售以木兰文化、北魏文化为内涵的木兰醋、丝巾、云冈文创产品等。企业从每一笔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元钱,将款项注入“木兰双创基金”中,以“资本循环”的方式帮扶妇女创业就业。
这正是大同市妇联与山西省妇基会联合启动的“幸福启航·木兰双创”公益项目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为了更大力度支持妇女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宣传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帮扶妇女创业创新。”张丽珍表示,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已募集近62万元。
“教育中心就好比一个展示平台,一方面让更多有就业意向的妇女或市场深度了解项目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特色项目主动联系或积极靠拢,这是一个不断吸纳、推广、磨合、筛选、优化的过程,最终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发展。”